假冒偽劣商品是假冒偽劣的物質產品,不包括精神產品,偽劣商品讓消費者氣憤,常常無處申訴,浪費了許多精力和金錢,經濟上的損失,偽劣商品都是暴利的,消費者等于花費了更多的錢買了使用價值很小的或零價值、負價值的物品,假冒偽劣商品可以分為假冒商品和劣質商品兩種類型,各行各業都有造假的存在,假冒產品破壞了名牌產品的形象,讓消費者真偽難辨,望而生畏,已使合法企業的信譽損失慘重,而為承受假冒產品引起的的“責任事故”的索賠,為捍衛自身聲譽所進行的調查、訴訟,為打假所需支付的各類費用,又會使企業在經濟和精神方面不堪重負。
只要是名優暢銷產品,被假冒侵權則是司空見慣的不爭事實,不法分子變戲法似的導演下,一出出以假亂真,以假充真的“魔術般節目”若隱若現地展示在人們的面前,正是由于假冒偽劣產品搶占了部分市場份額,有的甚至超出了真品的銷售量,使合法企業榮譽受損,銷量下降效益滑坡,假冒偽劣商品在市場中的出現,擾亂了原本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,扭曲了價格、競爭等杠桿,致使市場上優質商品難以生存,劣質商品大行其道,出現了逆向選擇現象,破壞了正常的供求關系,巨大的潛在消費者剩余沒有實現,嚴重地降低了市場資源配置效率。
高質量產品給予買者的滿足感顯然大于低質量產品的效用,因此,消費者在能力所及的情況下都愿意購買高品質的商品,由于假冒偽劣商品制造成本遠遠低于正規商品的制造成本,因此假冒偽劣商品就能夠以遠遠低于正規商品的價格進行銷售,從而擠占正規商品的市場份額,由于信息的不對稱,假冒偽劣商品的存在,會使消費者和經營者把所有商品都當作是假冒偽劣商品,在進行購買或采購時變得異常謹慎,法律上其實還有個偽劣商品的概念,假冒商品主要特征是冒用、偽造他人的知名的產品,而偽劣產品是違反了國家法律、法規,質量不達標的商品,但是在法律調整上,假冒商品和偽劣商品的法律責任是一樣的。
商品在制造時,逼真地模仿其他同類產品的外部特征,或未經授權,對已受知識產權保護的產品進行復制和銷售,借以冒充別人的產品,在當前市場上主要表現為冒用、偽造他人商標、標志;冒用他人特有的名稱、包裝、裝潢、廠名廠址;冒用優質產品質量認證標志和生產許可證標識的產品,假冒偽劣產品銷毀工作勢在必得,每年都要查獲很多的產品,因為其中的利益實在是太大了,遇到了食品藥品違法行為、消費權益受到侵害、特種設備安全、價格投訴等問題都可以撥打12315進行反映,產品銷毀能夠維護市場秩序。